在光譜分析中,儀器的精度與可靠性高度依賴于校準工作。賽默飛 GENESYS 40 分光光度計作為一款應用廣泛的紫外可見光分析設備,具備較高的光學性能和操作便捷性,但若要保證長期穩定使用,就必須進行定期校準。校準不僅能確保數據結果的準確性,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降低實驗誤差。
校準工作包含波長校準、光度校準、基線校正和雜散光測試等不同環節。本文將系統介紹 GENESYS 40 的校準方法與操作流程,幫助實驗室人員建立規范的操作標準。
校準的核心是將儀器的檢測結果與標準參考進行比對,通過調整或補償,使其輸出值與真實值相符。分光光度計的校準主要基于以下原理:
波長校準原理:以已知吸收峰的標準物質(如氧化鈥濾光片)為參照,將儀器輸出波長與理論波長對齊。
光度校準原理:利用透射率或吸光度已知的標準濾光片或溶液,驗證儀器測量的光強是否正確。
雜散光校正原理:在理論上應為零透過率的波長區,檢測儀器是否存在多余光泄露。
基線校正原理:通過空白樣品設置零點,使光譜掃描從一個穩定基線開始。
確保光譜掃描的波長位置準確,不會出現偏移。
驗證儀器對光強或吸光度的測量是否與真實值一致。
檢驗光學系統中是否存在非目標波長的干擾光。
通過重復掃描空白樣品,確認基線波動是否在允許范圍內。
保證使用的比色皿在不同批次實驗中不會引入偏差。
氧化鈥(Holmium oxide)標準濾光片:用于波長校準。
中性密度濾光片或標準溶液:用于光度校準。
硫酸鈉或鈉亞硝酸鹽溶液:用于雜散光測試。
高純水或緩沖液:用于基線校正。
標準比色皿:確保實驗重復性。
溫濕度記錄儀:監控環境條件,避免外界影響校準結果。
打開儀器并預熱 20–30 分鐘,保證光源穩定。
將氧化鈥濾光片放入比色皿架。
選擇“波長驗證”模式,掃描范圍設置為 200–700 nm。
檢查光譜中是否出現標準吸收峰,例如 241 nm、287 nm、361 nm 等位置。
比較實測波長與標準值,若偏差在 ±1 nm 內,說明波長校準合格。
若偏差超過標準,則需進行軟件校正或聯系售后工程師調整單色器。
插入中性密度濾光片,選擇光度校準模式。
儀器將自動比較濾光片的標稱透過率與實際測得值。
若差值小于規定限度(如 ±0.005 A),則光度校準通過。
若差值過大,應檢查光源老化、檢測器污染或比色皿污染。
在比色皿中加入高濃度硫酸鈉溶液。
將波長設置在 220 nm 附近,理論透過率應接近 0%。
若儀器顯示透過率大于 0.5%,說明雜散光偏高,需要檢查光學系統。
用雙蒸水或緩沖液充滿比色皿。
選擇“基線校正”功能,儀器會自動設置零點。
執行空白掃描,觀察基線是否在 ±0.002 A 范圍內波動。
將同一樣品進行多次測量。
若吸光度變化范圍小于 0.002 A,則說明重復性良好。
環境控制:校準過程應在恒溫恒濕實驗室內進行,避免光源漂移。
比色皿清潔:任何污漬或指紋都會引入誤差。
光源老化:若氘燈或鎢燈使用時間過長,應及時更換。
定期校準:建議每 3–6 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校準,高強度使用實驗室應每月校驗。
記錄保存:所有校準數據應記錄存檔,便于溯源與審計。
波長偏移過大
檢查單色器是否受到灰塵影響。
若硬件損壞需聯系專業工程師。
光度不穩定
檢查光源燈絲是否老化。
確認電源電壓是否波動。
基線漂移
確認比色皿是否完全匹配。
檢查是否有氣泡或雜質。
雜散光過高
可能是光路元件松動。
檢查濾光片是否受損。
藥物檢測:校準確保活性成分濃度檢測結果可靠,符合藥典要求。
環境監測:用于水質或大氣污染分析時,校準保證數據準確性。
食品檢測:在食品成分分析中,校準防止出現虛假合格或超標。
科研實驗:保證光譜掃描曲線與理論數據吻合,避免錯誤推論。
隨著分光光度計智能化的發展,校準方法也呈現新的趨勢:
自動化校準:軟件可自動完成波長和光度修正,減少人工干預。
云端校準記錄:實驗室可通過網絡共享校準日志,實現質量追蹤。
智能診斷:未來儀器或可實時監控光源和檢測器狀態,自動提示校準周期。
綠色校準:減少有害化學標準溶液的使用,采用物理標準件替代。
賽默飛 GENESYS 40 分光光度計的校準方法涵蓋波長、光度、基線和雜散光等多個方面。科學合理的校準流程不僅能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,還能幫助用戶延長儀器壽命。
通過標準濾光片和標準溶液的比對,用戶可以快速發現并糾正儀器偏差。在日常實驗室管理中,定期校準與完整記錄是保障數據質量的核心措施。隨著未來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發展,GENESYS 40 的校準方法將更加簡便高效,為科研與工業應用提供更穩定的分析支持。
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