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NESYS 40 是賽默飛推出的一款可見光區域分光光度計,波長覆蓋范圍為 325–1100 nm,主要應用于教育實驗室、常規化學分析、食品檢測和基礎研究等領域。該設備以 高精度光學系統、簡潔的操作界面、可靠的數據輸出 受到實驗人員的歡迎。
在任何分光光度計的日常使用中,校正流程 是確保測試結果準確與穩定的關鍵環節。校正不僅包括波長校正、吸光度校正,還涉及基線校正和日常性能驗證。對于 GENESYS 40 這類常用型儀器,建立標準化校正流程有助于保證實驗室結果的一致性和長期可靠性。
保證波長精確度
分光光度計通過特定波長的光來檢測樣品吸收情況。若波長偏移,即使數值穩定,分析結論也可能錯誤。
確保吸光度準確性
吸光度數據是濃度計算的基礎。未校正的儀器可能因光源衰減或探測器靈敏度變化而產生系統誤差。
消除基線漂移
空白溶劑、比色皿或光源自身可能引起背景信號。基線校正能消除這些干擾,突出樣品真實信號。
滿足實驗室質量體系
在制藥、食品、環境檢測等領域,法規要求定期進行儀器校正,以確保數據可追溯性。
延長設備壽命
校正能幫助及時發現潛在問題,如光源老化或光學部件污染,便于維護與預防性保養。
分光光度計的波長由光柵和控制電機決定。由于機械磨損或控制電路漂移,輸出波長可能發生偏移。校正時常用標準濾光片(如鈥玻璃)或已知特征物質,對比實際峰位與理論峰位,調整控制參數。
通過測量具有已知透過率或吸光度的標準濾光片或溶液,檢查并修正探測器的響應偏差,確保讀數與真實值一致。
以溶劑或空比色皿為參考,記錄其光譜曲線作為基線,后續樣品測量時自動扣除,消除非樣品信號。
校正過程還能檢驗氘燈或鎢燈的能量輸出是否均勻,探測器是否存在噪聲或漂移。
環境要求
實驗室溫度控制在 20–25℃,濕度低于 65%。
避免陽光直射和強磁場干擾。
儀器準備
開機后預熱 15–20 分鐘,使光源與電子電路穩定。
檢查比色皿架是否清潔。
耗材與標準物質
鈥玻璃濾光片(用于波長校準)。
中性密度濾光片或標準透過率濾光片(用于吸光度校準)。
空白溶劑或純水(用于基線校正)。
進入菜單選擇“波長校正”。
將鈥玻璃濾光片置于比色皿架。
儀器掃描 325–640 nm 范圍,自動識別峰值。
系統對比標準峰位(如 361、536、638 nm),計算偏差。
若偏差 ≤ ±1 nm,顯示合格;若超出,自動修正控制電路并提示結果。
插入已知透過率濾光片(如 10%、50%、90%)。
儀器逐個測定透過率并計算吸光度。
與標準值比對,若偏差 ≤ ±0.005 A,則判定合格。
系統自動保存校正因子,修正探測器靈敏度。
在比色皿中加入空白溶劑(如蒸餾水)。
選擇“基線校正”功能,儀器記錄 325–1100 nm 的光譜曲線。
后續實驗測定時,系統自動扣除該基線信號。
可選用標準溶液(如重鉻酸鉀溶液),在指定波長測定吸光度,與理論值比對,確認整體性能。
波長校正失敗
原因:濾光片污損或光源能量不足。
解決:清潔濾光片或更換光源。
吸光度值偏高
原因:比色皿有指紋或氣泡。
解決:清潔比色皿并重新測定。
基線不平直
原因:光學系統有灰塵或比色皿不匹配。
解決:清潔光路并更換一致性良好的比色皿。
重復性差
原因:比色皿位置未固定。
解決:確保比色皿放置方向一致。
校正數據丟失
原因:系統斷電未保存。
解決:完成校正后立即保存,并做好數據備份。
在高校教學實驗中,學生常通過 GENESYS 40 進行比色實驗。通過校正,確保不同組別學生獲得一致的數據,提高實驗教學質量。
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,波長準確性決定了峰值判定的正確性。定期校正能確保不同批次檢測數據的可比性。
化工廠實驗室利用 GENESYS 40 檢測原料純度。通過吸光度校正,避免因光源衰減造成的讀數偏差,保證質量控制。
在水質檢測中,校正后的儀器能準確檢測痕量污染物濃度,結果符合國家檢測標準。
智能化校正
未來版本可能內置 AI 算法,自動識別異常峰位,進行更智能的校正。
自動周期校正
系統可設定定期自動校正,減少人工干預。
遠程校正記錄管理
校正數據可上傳至實驗室數據庫,實現多實驗室共享與追溯。
多標準物質聯合校正
通過不同標準濾光片組合,提升全波段校正精度。
賽默飛分光光度計 GENESYS 40 的校正流程包括 波長校正、吸光度校正、基線校正及性能驗證,是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必需步驟。通過合理的環境控制、標準化的操作步驟以及定期校正,儀器可長期保持良好性能。隨著智能化與數據化發展,未來 GENESYS 40 將在自動校正與數據管理方面進一步優化,為科研、教學及質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。
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